topShow

资本观察

伍戈:反内卷,反什么?

近期中央强调整治“内卷式”竞争以来,诸多行业陆续从供给端出台措施。尽管与上轮供给侧改革存在许多不同,但市场对于价格的预期似已开始升温。本轮“反内卷”能多大程度带动整体物价,最终会对宏观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一、“内卷”更像是什么?

尽管“内卷”与微观市场竞争秩序等相关,但并非个别企业而是越来越多行业出现降价,并不断趋近成本,这倒更像是宏观经济现象。按上市公司数据测算,约六成行业的价格相对成本呈现下降。且相较2015年供给侧改革时期,上述现象的行业分布更为广泛。

  图1. “内卷”,更像是宏观现象

  来源:

  WIND,笔者测算

  注:价格-成本以营业收入与成本的增速差表征。

“内卷”看似是当期的过度供给,实则也是前期的投资需求,但背后都对应着房地产大幅调整后内需持续趋弱的基本事实,而这更像是需求问题。对宏观整体而言,包括地产在内的终端需求才是价格正向循环的主导力量,其它品类似难以真正取代。

  图2. “内卷”,更像是需求问题

  来源:

  OECD,WIND,笔者测算

  注:来自OECD国家房价大幅调整期间的数据。物价为GDP平减指数同比,房价为实际房价指数。

二、“反内卷”又是什么?

纵观当前各行业“反内卷”,多以减产、限产、限价等供给侧举措为主。尽管供给收缩短期促进价格回稳,但各产品的需求弹性有所不同,对应行业的最终损益也差别较大。若需求弹性较大,价格上涨将引致需求更大幅度下降,均衡后的总收入反而会收缩。反之反是。

  图3. “反内卷”:行业反应迥异

  来源:笔者绘制

展望未来,供给约束强化或使整体价格趋缓的斜率得以边际修正,实际经济增速也将相应回落。在年度增长目标实现压力暂时不大的情形下,内生经济趋缓和总需求政策发力之间仍存时间差。价格预期的波动短期可能强于数量,但量价终将趋于同步。

  图4. “反内卷”的宏观效应

  来源:

  WIND,笔者测算

  注:物价和增长分别为GDP平减指数、实际GDP同比。

  风险提示:预期非线性变化。

  (本文作者介绍: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

上一篇:辛选旗下卫生巾被检出硫脲引安全质疑,品牌方回应:不存在致癌问题
下一篇:内卷式竞争没有赢家 外卖补贴大战敲响ESG警钟

观点

更多

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