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浦镇作为中央社会工作部“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模式试点单位,孵化基地的成立标志着月浦镇的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事业迈入了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新阶段,也是推动中央社会工作部“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模式在基层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月浦镇积极推进党建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围绕群众关切,不断创新治理手段,成功开展了“社区公益基金会”“社区通”等首创性探索,同时,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动员广大群众参与文明、践行文明,让社区治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同频共振,涌现出了2名中国好人和一批精神文明先进典型。
月浦镇公益项目(志愿服务+社区慈善)孵化基地的成立是月浦在深化志愿服务、提升服务品质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集培育扶持、资源对接、项目孵化于一体的专业化平台,是驱动月浦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精准定位,打造公益项目创新“苗圃”。 聚焦社会治理痛点难点,强化需求导向和专业赋能,精准投放孵化资源,着力破解老旧小区管理、特殊群体关怀、新就业群体服务融入等治理难题。重点培育一批创新性强、可持续的公益项目,健全准入与评估机制,强化项目支持,推动志愿服务与社区慈善双向发力、协同增效。目前,基地已试点培育为老服务、青少年关爱、便民服务、环境治理、健康帮扶等5个领域的优质项目,未来要继续扩大社区慈善类项目的比重与能级。
系统赋能,构筑公益人才成长“阶梯”。通过全链条专业能力建设课程和资源对接机制,推动项目与政府、企业、基金会和社区慈善资源有效匹配、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慈善力量等各类主体的专业素养与实战能力。它既是项目的孵化器,更是公益人才的“黄埔军校”。经过基地锤炼的团队与人才,将带着先进理念和方法深入社区一线,激活治理“神经末梢”,增强基层自我造血功能和服务能力。为每一个有潜力的公益项目提供持续动力和发展空间。
开放协同,搭建协同共治共享“舞台”。 基地坚持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积极推动跨界合作与经验交流。在这里,通过举办各类分享活动,可深入探索党建引领下的“五社联动”机制,积极运用协商民主、开放空间、社区慈善等多种方式破解公共难题。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具有显著影响力的精品公益项目和慈善品牌,形成“月浦治理创新”集群效应。讲好月浦故事,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和参与治理创新。加快推进知识输出中心建设,系统总结成功经验和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具包”与“案例库”,在全镇积极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公益慈善与社会治理氛围。
未来,月浦镇将切实推动“志愿服务+社区慈善”深度融入基层治理,激发社区内生动力,让“人民城市”的建设成果转化为千家万户门前可感、可及的日常幸福,共同绘就月浦的暖心工程和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