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看似普通的啤酒,竟暗藏处方药成分,消费者饮后身体不适揭开食品安全黑幕。
在市场监管总局7月29日召开的食品安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重庆慕尼勃朗酒业非法添加案被公开通报。事件源于2024年9月,重庆市大渡口区市场监管局接消费者投诉,称饮用 “慕尼大帝金尊多肽原浆啤酒”后出现身体不适。
检测证实,该啤酒含有 “O-丙基伐地那非”成分——一种功能类似于处方药“伟哥”的物质。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市场稽查专员嵇小灵指出,该物质过量服用会引发心血管异常、视觉障碍等不良反应,属国家明令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
调查发现,慕尼勃朗酒业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售出该款啤酒67箱。这种非法添加行为不仅违反食品安全法规,更直接危害消费者健康。
“O-丙基伐地那非”是近年来食品违法添加的“常客”。嵇小灵强调,在湖北枣阳和新疆喀什等地,都曾查处过在糖果和饮料中添加该物质的案例,涉案金额巨大。
2025年2月,大渡口区市场监管局对慕尼勃朗酒业作出没收产品及违法所得、罚款15万元的行政处罚。同时,企业及上游生产方涉嫌犯罪线索已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责。
天眼查信息显示,慕尼勃朗酒业(重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5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但实缴资本仅34万元。其关联企业状况堪忧:旗下慕尼大缔酒业重庆有限公司已于7月23日注销,另一关联企业则因未公示年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此次发布会共通报5起食品安全违法违规典型案例,除重庆酒企案外,还包括:
- 北京海淀“直播带货有毒压片糖果”案(涉案超5000万元,40余人被抓)
- 广东湛江4家冷冻虾仁企业虚假标注“零添加”案(罚没749万元,吊销许可证)
- 福建石狮餐饮店非法添加硼砂案
“以上案件暴露了部分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嵇小灵指出,这些企业为牟利不择手段,甚至突破道德底线坑害消费者。
市场监管部门上半年查办食品违法案件18.1万件,罚没7.4亿元,移送司法机关653件,实施从业限制1372人。
总局提醒消费者:购买食品需警惕夸大宣传的产品,特别是宣称有保健或治疗功效的普通食品。食用后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并保留证据投诉举报。
嵇小灵强调:“食品安全无小事。我们将以‘四个最严’要求为根本遵循,持续加大执法力度,综合运用联合执法、信用惩戒、行刑衔接等手段,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