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黄冈发布
9月2日中午,黄梅县观塘岭村“幸福食堂”里饭菜飘香。洪万胜老人端着热乎的两荤一素,脸上漾满了笑容。
志愿者蔡加慧穿梭在餐桌间添汤加饭,这个由县慈善会链接资源建起的食堂,让全村615位老人告别了“做饭难、吃饭孤”的困境。
这暖融融的日常背后,是一个中部欠发达县城慈善事业的惊人跨越:七年前还“一穷二白”、近乎休眠的黄梅县慈善会,如今已连续五年现金筹款过亿元,累计募资超10亿元,实施慈善项目1481个,惠及4万余名困难群众,10.69万名注册志愿者让善意扎根乡土。
这份实践不仅被中华慈善总会向全国推广,更被称作“当代县域慈善的教科书”。
从“休眠”到“标杆”,黄梅的慈善破局之路,藏着怎样的答案?记者进行了探访。
爱心义工之家
2017年深秋,李仲良攥着黄梅县慈善会那张薄薄的登记证,站在借来的办公室窗前发呆。彼时的慈善会“一穷二白”:无资金,无场地,无人员。
这位主动退出县领导职务,请缨担任县慈善会会长的“犟人”李仲良,心里揣着股劲:“儿时很多人帮助了我,我也必须以感恩的心帮助更多的人。”
最初的路,是“上门化缘”走出来的。李仲良梳理多年积累的人脉资源,带着临时拼凑的团队,揣着项目计划书跑企业,半年时间,便筹来2000万元。
可热情没持续多久,有老板背过身嘀咕:“这不就是来讨钱的?”李仲良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盯着天花板琢磨:“慈善不能是低头求施舍,得是让人抬头干事业。”
转机出现在天朋水钻董事长李天朋身上。这位乡贤想设扶贫基金,却愁没规范渠道。李仲良眼睛一亮:“我们来搭台!”量身设计的冠名基金方案摆在桌上:企业捐款能税前扣除,可定向使用,慈善会全程做好服务。李天朋当即拍板:“就这么干!”
这一拍,拍出了“变劝募为服务”的新思路。慈善会不再端着“讨饭筐”,而是架起“服务台”:给捐赠人开抵税票据、办捐赠仪式、请媒体宣传、推荐荣誉称号——七项“利好”摆出来,被动化缘成了主动参与。
科普达高分子材料公司设立“科普达帮扶基金”,每年注入30万元到60万元,定向帮助附近村民解决家庭困难;武汉可比装饰通过慈善会设立50万元烈士父母关爱基金;九坤集团董事长许记坤说:“不仅能精准帮扶,还能享受税收优惠,公益将作为公司文化。”
武汉黄梅商会年会上,当慈善会志愿者念出困境儿童的日记,26位企业家当场“抢”走帮扶名额。会长童记舟说:“以前想捐钱怕打水漂,现在慈善会把账算得明明白白,家乡人受益,我们脸上也有光。”如今,各地黄梅商会把慈善捐赠列为年会固定议程。
七年来,黄梅县慈善会已与县内16个社团、11个外地黄梅商会、9个国字号基金会签订合作协议,接待了全国516个慈善会同仁来访并与全国165个市县结为友好工作对子。截至目前,设立各类冠名基金986支,基金池规模达1.97亿元。
“99公益日”活动
互联网更让慈善打破时空界限。“95慈善周”“99公益日”以及“数字公益节”,全县455支“爱心战队”在朋友圈刷屏,10余万人指尖轻点捐出8785万元,98人获得2024年度“腾讯公益优秀志愿者”称号。县慈善会还承担了全省乃至全国数字公益的培训和交流任务。
截至目前,黄梅县大众与精英慈善占比达8:2,互联网筹款撑起85%江山。“现在老太太跳完广场舞,都知道点开小程序捐块钱。”李仲良笑着说,慈善已经成了黄梅人茶余饭后的“日常操作”。
慈善的生命力,在于能否精准满足民生需求,抵达最需要的地方。在黄梅,每一笔善款都带着泥土的温度,每一个项目都回应着群众的期盼。
分路镇沙列村12岁的小宇,父母双亡后一度封闭沉默,直到志愿者周李艳走进他的生活。当她轻声描述浙江大学的绿荫校园时,小宇低垂的眼睛突然亮了:“阿姨,我以后想考浙大!”
小宇的这份“浙大梦”,正是“困境儿童关爱”项目点亮的希望微光。从经济帮扶到亲情陪伴,从成长引导到健康守护,黄梅县慈善会牵头成立的这个项目已帮扶515名困境儿童,目前升级为省级“童享阳光”计划,并斩获“中华慈善奖”。越来越多的“小宇”走出阴霾,向光前行。
“童享阳光”帮扶困境儿童
潘河村的荒田变身千亩柑橘基地,背后是“幸福家园”平台筹得的60余万元启动资金,以及后续乡贤捐赠、慈善配捐、供销社注资形成的合力。
在黄梅,434个村社(超85%)上线“幸福家园”,发起1361个项目,筹款超2.4亿元,修路灯、建水塘、济贫困、扶老人……慈善成了激活乡村的“隐形引擎”。
“医路同行”项目创造的“3天速办”奇迹,更显慈善的应急温度。濯港镇陈日红母女因火灾重伤,1300多位好心人通过网络平台捐款40余万元,3天内完成从申请到拨款的全流程。同镇的王先生更是体会到了这份“快”:儿子遭煤气爆炸烧伤,志愿者在病房手把手教他筹款,“没跑一次腿,植皮钱就齐了”。
“医路同行”帮扶大病患者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募集9995万元,帮扶4575名大病患者,用高效执行力守护生命健康。
黄梅特校西点课上,17岁的智障少年小林正盯着烤箱。面团在他手里慢慢成形,烤熟的蛋糕膨胀起来时,他咧开嘴笑了。“县慈善会募来120万为我们添设备,还请师傅教藤编。”三叶草残疾人职业帮扶中心负责人吴芹说,“8个特校毕业生成为中心员工,靠西点手艺挣钱呢。”慈善在这里,不是简单的施舍,是帮特殊孩子找到人生的“扶手”。
支撑这些温暖落地的,是县、乡、村三级慈善网络。593支志愿团队、10.69万名注册志愿者像毛细血管,把善意输送到每个角落。
当慈善不再是遥远的叙事,而是修好的路灯、救急的善款、特殊孩子的未来时,这份“落地生根”的温暖便融入了乡土血脉,焕发出持久力量。
农历六月初六,新开镇杨泗庙村的千年庙会热闹非凡。雄鹰剧团的演员甩开水袖,黄梅戏《天仙配》的调子漫过人群,台下近千村民摇着蒲扇,目光跟着戏台转。
村委会外墙的红榜上,密密麻麻写着捐款名单:100元、500元、2000元……有人刚看完半场戏,就揣着零钱往捐款箱凑,原计划8天的演出,被这份热情“拖”成11天31场。
这样的场景在黄梅随处可见。作为禅宗发源地,“利他济世”的种子埋了千年,黄梅戏里《夫妻观灯》的市井温情,更是代代相传的“向善教材”。县慈善会顺着这股文脉,让文化与慈善跳起了“双人舞”,联合26个文艺社团推出“快乐唱”“快乐舞”“快乐跑”等活动。
长跑爱好者沿着河岸公益跑,每一步都为助学攒力;美术家协会捐出书画拍卖,所得尽数助困;禅文化黄梅戏剧团把乡贤吴胜林捐数百万修桥的故事搬上戏台,戏里唱的“互助情”,台下观众听得入心。逢年过节,志愿者更会把孤寡老人、烈士父母请到一起,写春联、包饺子、演小品,让温暖不止于米粮油的帮扶,更有精神上的慰藉。
关爱烈士父母活动
正如黄梅县慈善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建武所说:“慈善不仅要解决温饱,更要带来希望和尊严。”在黄梅,慈善早已跳出“给钱给物”的局限,它是戏台上的一段唱腔,是广场上的一支舞蹈,是老人手里温热的饺子,更是每个人心中那份“想为家乡做点事”的朴素情怀。
自愿者义务包饺子
2023年至今,全县近30万群众通过众筹参与文化公益:2亿多元善款化作了68个崭新的大戏台、210条灵动的龙船,更支撑起896场专场演出、512场文体赛事。2024年端午节,6万人挥桨赛龙舟,近60万人挤在河岸喝彩,鼓声、笑声里满是幸福。这盛景背后,是你50元、我100元凑出来的“文化基金”。
让善意走得更远的,是“做好事有好报”的实在。全县推行“公益积分”制度:志愿者服务1小时积10分,1分抵1元,能在“爱心驿站”换米换油,也能抵扣商品折扣。志愿者舒玉娟的积分换过棉被,“盖着暖和,心里更暖”;修车师傅周勇给志愿者免单,“他们帮人,我帮他们。”
目前,10.69万志愿者攒下1216万分,兑换物资超千万元。更妙的是“政策激励”:慈善表彰企业在政府采购中加分,建筑业企业招投标有优势,16人因慈善添彩成为“两代表一委员”。“不是图回报,是这社会认这份好。”捐20万元修村路的章记龙老人说,他悄悄资助的3个学生,年年都寄成绩单来。
在黄梅,善意从不问身份。在美国居住的黄梅退休教师刘桂松夫妻,视频委托儿子设百万元奖教基金;村医邢锦辉捐出55万元行医积蓄助学,她说:“救死扶伤和助学,都是救人”;心雨爱心团队100多人,数年如一日坚持日捐一元助学;连张塘社区的理发店、修车店,都主动为志愿者提供免单服务……
截至目前,黄梅县慈善会累计募集超10亿元,120万人次参与,1481个项目像蒲公英,把温暖撒向4万多名困难群众。
今日之梅城,善意早已不是少数人的“壮举”,而是揉进三餐四季、浸在乡土烟火里的日常。正如李仲良所说:“把善念种进文化里,暖到人心上,就会开出善意之花。”
记者手记
县域慈善的“黄梅答案”
七年时间,一个中部欠发达县,何以让慈善从“休眠”到“沸腾”?
黄梅的答案,藏在“服务”二字里:不是伸手要钱,而是搭台赋能,让捐赠者有尊严、有回报;藏在“落地”二字里:善款要变成老人碗里的热饭、孩子眼中的光亮、荒地上的果园,看得见、摸得着;更藏在“文化”二字里:把善意种进禅宗的根、黄梅戏的韵里,让行善从“任务”变成“习惯”。
县域慈善最难的,是穿透乡土社会的“最后一公里”。黄梅用三级网络织密服务网,用积分制度激活参与感,用文化浸润培育土壤,最终让慈善成了“人人可及的日常”。
这或许正是黄梅的启示:慈善从不需要“得天独厚”,只要真心贴着民心走,就能让善意长成参天大树。
数说慈善
捐赠人次120万
募集善款超10亿元
注册志愿者10.69万人
志愿团队593支
记录公益积分1216万分
设立各类冠名基金986支,基金池规模1.97亿元
实施慈善项目1481个,惠及4万余名困难群众,434个村开展“幸福家园”项目。
部分荣誉
黄梅县慈善会
◆2019年9月,被湖北省慈善总会授予“2019年99公益日优秀会员单位”
◆2020年9月,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示范爱心单位”
◆2021年4月,被湖北省慈善总会授予“2020年度全省联动突出贡献会员单位”
◆2021年4月,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022年5月,被湖北省慈善总会授予“首届湖北数字公益节优秀会员单位”
◆2023年3月,被中国红十字会授予“中国红十字博爱奖章”
◆2023年10月,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首届中华慈善数字公益节幸福家园专场突出贡献单位”
◆2024年5月,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首批‘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全国联动示范县”
◆2024年9月,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第二届中华慈善数字公益节’共建幸福家园活动卓越单位”
慈善项目
◆“幸福家园”项目获得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
◆“童享阳光”——困境儿童关爱项目获得2020年度中华慈善奖
◆“残疾孩子就业帮扶”项目获得“创‘益’无限,善满荆楚”创新项目活动二等奖
慈善个人
李仲良被湖北省政府授予首届湖北慈善奖“荆楚慈善楷模”称号
《黄冈日报》9月5日四版